金年会,金年会体育,金年会体育app,金年会体育官方网站,金年会注册,金年会最新入口,金年会APP
“识别成功,请进入!”9月24日上午9时,鼓楼区中央门街道新门口社区31—1—2号小区门口,魏克庭刚结束晨练,站在新改装的门禁前,系统仅用2秒便完成识别,大门缓缓打开。老人笑着向记者发出感慨:“以前没这‘智能门卫’的时候,外人随便进,楼道里有时会丢东西;现在好了,40户人家住得踏实。这智能化改造真是改到了我们心坎里。”不过,魏克庭也坦言,智能化设备容易突发故障,比如电动门禁突然无法识别;已经搬离的租户信息还在管理系统里等。
当天,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听语圆桌会·社区行”活动走进新门口社区,以“老旧小区智能化改造长效管理路径”为核心展开讨论,不仅邀请了社区内多名老旧小区自管组织负责人,还吸引了智能系统维保单位南京唯捷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到场。大家围坐在长桌旁,从改造成效聊到现存难题,再到解决方案,共同为“让智慧小区一直‘聪明’下去”出谋划策。
新门口31—1—2号是建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小区。2019年,南京市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该小区被纳入智能化改造试点。改造后,小区“颜值”得到提升,还装上了智慧“翅膀”,居民对城市建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也得到大幅提升。
“以前,小区路面坑坑洼洼,一下雨就积水,电线像‘蜘蛛网’似的挂在楼外,绿化带里全是垃圾。”新门口31—1—2号小区里,魏克庭向记者说着这里的变化。如今,小区变“智慧”,推门就是景。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是一个袖珍小区,院内只有两栋楼,共40户人家,两栋楼的单元门装了门禁系统。魏克庭告诉记者,这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靠的是自治。他是小区自管组织负责人,自从有了智能门禁,配合全方位的监控探头,丢东西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
该小区和金川河相邻,有水有绿化,风景宜人。小区一角,居民还种上了花花草草。“我们每个人都爱护自己的家园,都想为小区出一份力,美化每个角落,是我们乐意做的事情。”居民王女士说。
这样的变化,在新门口社区并非个例。距离31—1—2号小区500米的福建新村,同样是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老旧小区。“我们小区临街,以前外来车辆随便进,居民回家只能把车停在路边。”小区自管组织负责人丁成信指着门口的智能道闸系统说,智能改造后,小区实行“车牌识别+登记管理”,外来车辆需登记事由才能进入,“现在居民的车基本都能停进小区,再也不用‘抢车位’了。”
新门口社区党委书记王卫平介绍,截至目前,社区内老旧小区多数完成智能化改造,改造内容涵盖门禁监控、智能充电、电子监控等,“改造后,居民的满意度和归属感明显提升。”
“虽然改造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时间一长,问题也慢慢冒出来了。”在“听语圆桌会”的讨论中,魏克庭的一句话引发了在场居民的共鸣。他说,8月的一个夜晚,小区大门的电动门禁突发故障,无法识别人脸,也不能手动打开,“有居民下班回来,在门口等了半个多小时,最后联系维保人员过来才修好。”
新门口21号小区自管组织负责人陈静说,他们小区的单元门门禁已经坏了多次,“有时候按了开门键没反应,有时候门开了又关不上,老人小孩进出很不方便。”此外,“前段时间有居民反映,看到陌生人进出小区,查了才知道是以前的租户,虽然没出什么事,但总觉得有安全隐患。”
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是导致智能设备频频失灵的主要原因。南京唯捷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窦如鑫解释,老旧小区的智能设备大多已使用5年以上,部分部件如摄像头、门禁感应器等会出现损耗,“加上有些小区的网络线路老化,会导致设备频繁‘掉线’,比如人脸识别反应慢、监控画面卡顿等。”
缺乏专业维护力量,是老旧小区智能化管理的另一大难题。“我们小区的自治小组有5个人,平均年龄超过65岁,大家都不懂技术,设备坏了只能打电话找维保公司。”魏克庭说。
窦如鑫也坦言,公司负责南京多个区域的智能设备维保,人手有限,“有时候多个小区同时报故障,只能按紧急程度排序,老旧小区的设备故障大多不是‘急症’,可能会排在后面,这就导致维修不及时。”
在“听语圆桌会”上,如何让老旧小区的“智慧”长效保持,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居民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维保单位和社区也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一场“三方联动”的长效管理方案逐渐清晰。
“我们虽然不懂技术,但可以学一些简单的维护知识。”于凤仪是新门口33号小区自管组织负责人,她和老伴都已退休,动手能力强。“小区的门禁有时候会因为电池没电而失灵,我们可以定期检查电池,没电了就换一下,不用麻烦维保公司。”她提议,希望维保单位能组织培训,教居民一些设备使用小窍门和简单的维修方法,“比如怎么清理人脸识别的镜头、怎么判断门禁故障的原因等,有的小问题自己就能解决,也能减轻维保公司的压力。”
针对租户信息未及时清理的问题,陈静提出,小区可以建立“人员信息更新台账”,“租户搬走后,自治小组及时联系维保公司删除人脸信息;新租户入住时,由自治小组登记信息,再提交给维保公司录入系统,这样就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面对居民的诉求,窦如鑫当场作出承诺:“我们会优化维保服务,让居民的问题能更快得到解决。”他表示,公司将为新门口社区的老旧小区建立“专属维保档案”,记录每台设备的安装时间、型号、维修记录等信息,“这样可以提前预判设备的损耗情况,我们会主动上门检查,及时更换老化部件,避免故障发生。”
“老旧小区智能化改造的长效管理,需要社区、居民、维保单位三方合力。当然,针对当前的‘掉线’问题,我们社区准备统一升级网络系统。”王卫平说,社区将承担起“桥梁”作用,建立沟通制度,“邀请居民代表、自管组织负责人、维保单位负责人开会,反馈设备运行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为了防止人为破坏,社区计划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居民微信群等渠道,宣传爱护智能设备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居民互相监督,发现破坏行为及时举报。”王卫平说,社区还会联合辖区民警,对破坏设备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会依法追究责任,形成震慑。”
“老旧小区智能化改造,不是‘一改了之’,而是要‘管长久’。”王卫平说,这场“听语圆桌会”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社区会根据居民的建议,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方案,“让智能设备真正成为居民的‘好帮手’,让老旧小区不仅‘漂亮’,更能一直‘聪明’下去,让居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020-88888888